全市一体化平台办件总量达到483.3万件,办事时间进一步缩减。
全市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5.29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达35.24万户。
全市累计实现新增减税降费10.34亿元,减免社保费13.83亿元。
全市共办理各类投诉205件,满意率99.4%。
......
一串串“放管服”改革的数据,折射出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个有力举措。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健康快速发展的助推剂,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肥沃土壤。 2020年,在省优化办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我市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湖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规定》为指引,牢固树立“营商环境是第一竞争力指标”理念,深入实施《常德市优化营商环境2020版》,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两个目标”,深化对接“北上广”优化大环境行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对标一流改革创新、真诚服务纾困惠企,全市营商环境优化取得了良好成效。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罗毅君在“2020环球趋势大会”上作《常德努力打造区域营商环境新高地》主旨演讲。 “2020年度营商环境创新创优标杆城市”颁奖现场。 以体制机制建设为抓手,形成优化营商环境新格局 坚持高位领导、高位推进。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强力推进,在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评议、政府主抓、政协监督、社会广泛参与、市县同步推进的全覆盖工作机制,营造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凝聚共参共治的工作合力。 坚持全面优化、全面提升。全面对标上海、深圳等先进地区改革举措,研究出台《常德市优化营商营商环境2020版》,围绕20个评价指标,严格按照“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减成本”的目标细化100项改革举措,明确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打造优化营商环境的“目标指南”。 坚持强化宣传、提升水平。加强集中学习,全市各地各单位将《条例》纳入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内容,做到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加强普法宣传,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优化营商环境意识;加强对企业宣传,扩大政策宣传面;加强对公众宣传,增强社会各界知晓度。 坚持以评促改、以评促优。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的难点堵点,坚持刀刃向内、动真碰硬抓考核;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严格落实奖惩;积极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对改革成效明显的区县市(管理区)予以真抓实干表扬激励;严格实施公开曝光制度,对损害营商环境的单位和个人坚决曝光,并追究相关责任。 以“放管服”改革为驱动,提升政务服务新效能 刷刷脸,几分钟完成活动审批手续,不用多次跑腿;同一个办事窗口,不同部门的信息同时填报,人未动数据先行;指尖一点,足不出户缴纳学费……2020年6月22日9时许,市民赵宇来到常德市民之家一楼“一件事一次办”D03综合窗口。当他准备办理户外广告许可时发现身份证忘在车上了,正准备起身去拿,窗口工作人员叫住了他,“现在过来办事,身份证等8类证件都不需要带了。”赵宇坐在服务台前,工作人员将摄像头对准他,“嘀”的一声,不到一秒钟,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就从海量数据里快速准确地检索出他的电子身份证照。 在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过程中,我市对265项服务事项通过全面梳理办事情形,达到“最小颗粒化”状态,让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一次就办好”。2020年,全市一体化平台办件总量达到483.3万件,办事时间进一步缩减。 ——全力推动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大力推进“一门式”改革,实现了65个高频事项在村级服务中心就近办理。 ——全面推进“一窗式”综合受理。大力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进一步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数据互通互联。 ——升级打造“刷脸办”“兜底办”“掌上办”“指尖办”,推行24小时“不打烊”服务,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百米”。 ——成立全省首家行政审批“中介超市”,提供信息发布、咨询查询、服务选取、结果反馈、合同管理、监督评价等“一揽子”服务,目前已有31类408家中介服务企业上线,提供服务事项88个,注册用户8960个,办理业务656项。 “一件事一次办”综合受理窗口。 以服务企业发展为目标,释放市场主体新活力 拿出“好政策”,打惠企、扶企、助企“组合拳”。 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增量行动”。2020年,我市紧扣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增量行动,实行开办企业“一日办”、企业印章“免费送”、商事登记“一网通”、智能审批“零见面”、简易注销“当场结”、个体登记“简化办”,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20年,全市新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5.29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达35.24万户。 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2020年12月26日,在企业续贷中心的基础上,常德金融超市正式上线运行,全市正常经营、具有融资需求的中小微企业,均可注册使用该平台,一键发布融资需求,直接对接所有接入平台的金融机构。截至2021年1月,金融超市平台上线金融产品 150个,注册用户 25660户,关联企业17797家;申请贷款、担保业务3532笔,授信总金额364641.38万元,放款总金额141742.08万元。 开展纾困解难暖企惠企行动。“企业有困难、政府有服务”,扎实为企业纾困解难,是常德市暖企惠企最真切的表白。为破解新冠疫情影响,2月5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的十条政策措施》,从物资保障、金融扶持、援企稳岗、降本减负等方面强化企业扶持。疫情以来,全市新增减税降费10.34亿元,减免社保、医保费等13.83亿元,减免小微企业租金1452.39万元,减免工商户租金569.38万元,有效助力市场主体对冲疫情影响。 常德高新区一角。 以“柔性监管”为引领,打造营商环境新品牌 2019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市司法局发布了《轻微违法违规生产生产经营行为免罚清单》(第一批)。《免罚清单》实施一年多来,获得了企业、一线执法人员以及社会各界的赞赏。 在优化营商环境的过程中,我市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深入推进行政执法“四项制度”。强化信用监管工作。“智慧市场监管”平台试运行,完善企业经营异常名录、“黑名单”管理制度。积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发布2020年常德市诚信“红黑名单”15273条,荣誉信息2075条。强化信息互通共认,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制。 同时,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工作督导检查,目前共组织30余次暗访暗查,督促整改问题70余起。畅通投诉渠道,设立举报电话,安排专人24小时全天候接听服务。提高问题办结效率,一般事项3天内回复,复杂问题和重大问题成立工作专班,限期办结。截止目前,全市共办理各类投诉205件,满意率99.4%,切实增强市场主体和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目前,我市仍在优化营商环境的征程上继续前行,只有继续栽好“梧桐树”,才能引来一只只“金凤凰”,助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1年,我市将继续以《条例》《规定》为指引,继续秉承“营商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理念,对标国家部署和先进经验,持续深化国家营商环境评价重点领域改革,强化主动服务,提升服务效能,努力打造具有常德特色的最优综合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