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牢记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道理,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严密党的组织体系,着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
在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明确提出了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时代要求,为新时代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永葆青春活力的强大支撑。“坚持自我革命”是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宝贵精神财富,是党引领时代、继往开来的锐利武器、制胜法宝。
作为以民营经济和民营经济人士为主体的人民团体和商会组织,能不能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深化理想信念教育,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密组织体系、严明纪律规矩;能不能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工商联系统改革发展,事关服务和促进“两个健康”成效,事关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成效。
过去五年,全国工商联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工商联自身建设、加快各项改革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和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聚焦夯实基层基础,推动工商联及所属商会改革,积极培育中国特色商会组织;聚焦运行机制、工作方式创新,不断扩大工作覆盖,注重发挥功能,取得实效;聚焦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机关党建工作,强化团结奋进、严肃认真、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作风,提升做好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能力。通过自身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不断熔炼和锻造,各级工商联展现新的时代风貌、焕发新的组织活力,为促进“两个健康”、奋进新征程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夯实基础有效覆盖
为促进“两个健康”提供政治和组织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强调促进“两个健康”不仅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对工商联及所属商会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署,为做好新时代工商联工作指明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工商联工作是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和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努力实现工商联组织和工作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全面有效覆盖,是党中央交给工商联的重大政治任务。”2019年7月28日,全国工商联组织工作会议在浙江省温州市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指出,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需要现代化的组织体系建设。“进入新时代,要充分认识新时代工商联组织建设的重大意义,更加注重工商联的组织体系建设。”
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要引导服务好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的民营经济,深化促进“两个健康”,就必须下决心强化组织体系建设。
“强基础、补短板、广覆盖,推进工商联和商会改革发展”,全国工商联在温州召开的这次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完善体系结构与提高运转效率有机统筹起来,把扩大组织覆盖面与壮大会员队伍有机统一起来,把组织能力建设与提升服务水平有机结合起来,把努力推进自身工作与学习借鉴好的经验有机融合起来,始终如一坚持解放思想,持之以恒推动改革创新,勠力同心形成推进合力。
“工商联作为群团组织,生命力在于实现组织定位,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和促进‘两个健康’。”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徐乐江指出,要聚焦工商联职能定位,以加强县级工商联建设和所属商会改革为重点,找差距、补短板、强基础,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努力提高工商联组织建设工作质量和水平。“尤其必须坚持商会是工商联基层组织的根本定位,从讲政治的高度看待工商联所属商会不脱钩问题;必须坚持把扩大覆盖面作为商会改革发展的重点,探索推进由‘所属’向‘所联系’扩展延伸。”
五年来,全国工商联推进工商联组织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制定《工商联组织建设工作五年规划(2018—2022)》,明确工商联组织建设目标任务、具体举措。目前全国共有省级工商联32个,覆盖率100%;地市级工商联347个,覆盖率100%;县级工商联2839个,覆盖率99.6%。
始终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全国工商联持续推动县级工商联“一个设立、五个有”(设立工商联党组,有满足工作需要的人员编制、有保证工作正常运转的工作经费、有独立的办公场所、有必要的办公设备、有丰富的活动内容)建设,推动解决县级工商联组织建设突出问题;持续开展“五好”(政治引领好、队伍建设好、商会发展好、作用发挥好、工作保障好)县级工商联建设,目前61%的县级工商联达到“五好”标准;选树部分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标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商会组织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是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重要组织依托。2018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工商联所属商会不脱钩”。
五年来,全国工商联切实承担起培育和发展中国特色商会组织责任,推动统战工作向商会组织有效覆盖,更好发挥商会在促进“两个健康”中重要作用。
加强商会改革发展制度建设,统筹推进商会改革,全国工商联在19个省级工商联试点推进15项重点改革任务,开展“四好”(政治引领好、队伍建设好、服务发展好、自律规范好)商会互学互促;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培育发展新商会,推动20个省份异地商会归口工商联管理;与民政部门联合发文明确乡镇街道商会由工商联业务主管,同时对以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为主体的行业协会商会,积极发展为工商联团体会员。目前,工商联所属和实际开展工作的商会5万余家,数量较改革前大幅增长。
在扩大商会组织覆盖的基础上,全国工商联加强商会规范化建设,以“六有”(有党组织、有内部管理制度、有满足业务需要的工作人员、有相对固定的办公场所、有合法的资产和经费来源、有服务会员的工作平台)为基础,以“四好”商会建设为牵引,以培育中国特色一流商会为示范,推动商会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建立直属商会评价体系,推进商会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通过创新组织形式,全国工商联组建成立知名企业、餐饮业、大数据运维(网络安全)、人力资源服务业、物联网、物流业、高端装备制造与仪器仪表等行业委员会;通过新建行业委员会综合秘书处,提高行业委员会凝聚力、服务力、执行力;通过成立青年企业家委员会,先后吸纳190余名全国各行业优秀青年企业家代表,并通过他们辐射各地青年企业家,推动省级、地市级青年企业家组织成立和发展。
目前,全国32个省级工商联中29个已成立年轻一代企业家组织,432个地市级工商联中,有317个地市成立333家年轻一代企业家组织,覆盖率达73.4%,组织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商会党建是商会全面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坚持党的领导、打造中国特色一流商会的必然要求和独特优势。五年来,全国工商联把握商会统战职能,以推进“两个全覆盖”(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为重点,强化商会党建工作。
2020年5月30日,中国共产党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综合委员会(简称直属商会综合党委)成立,领导管理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党建工作。成立直属商会综合党委,推动商会党建破题,不仅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商会正确建设发展方向的“根”和“魂”,也是破解商会建设发展瓶颈难题、增强商会生机活力,建设中国特色一流商会的重要政治保障。
在地方,省级工商联成立总商会党委、商会综合党委等,负责领导管理各自本级直属商会党建工作。按照应建尽建原则,推动具备条件的商会建立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明显提高。
目前,29个省级工商联成立总商会党委、商会综合党委等机构,进一步理顺商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不断扩大商会党建覆盖面。各级工商联所属商会中,15095家已单独成立党组织或加入联合党组织,占商会总数50.18%。已成立的各级工商联商会党组织中,归各级工商联党组领导管理的7144家,占已成立党组织总数的47.33%。通过党建工作试点建设,全国工商联培树100家商会党建示范单位,总结形成商会党组织要发挥好“把方向、议大事、促落实”作用;商会党组织要镶嵌在决策监督管理层;商会领导班子中党员与商会党组织委员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为推动所属商会党建破题,在北京市朝阳区工商联指导下,叶青大厦党委和东湖街道党工委共同成立东湖街道商会,是朝阳区首批成立的街乡商会之一。北京叶氏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青告诉记者,商会成立的同时,建立党支部。在党支部领导下,商会积极开展党建、统战工作,将周边区域的中小微企业组织起来,加强服务和管理,促进企业互助共享、抱团发展,有效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升街道基层治理水平。“以党建带会建,商会党支部紧抓企业带头人,对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民营企业家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对党外代表人士,注重培养、搭建平台,引导他们在社会服务和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近两年,受疫情影响,民营旅游业的发展遇到很大困难,会员企业的状况成为全联旅游业商会关注的重要内容。商会将积极引导企业家听党话、跟党走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加强党建,围绕引导民营旅游企业家健康成长开展多项工作,确保广大民营旅游企业树立正确信念,坚定发展信心。
“过去五年,我们加大力度推进商会党建工作,明确商会党组织地位作用和职责任务,将党建工作写入商会章程,作为‘四好’商会建设和工作考核重要内容。”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工商联党组书记陈春燕介绍,通过采取“联合建”“挂靠建”等形式,实现所属商会党组织和工作覆盖两个100%。“其中,维达护理用品(中国)有限公司成立党委、舒氏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党总支,各级党组织在民营企业落地生根、蓬勃发展。”
“在带领商会和企业自我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把做好商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河北省石油业商会会长、张家口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齐放告诉记者,尤其疫情之下,商会强化政治引领作用,着力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多举措帮助各会员企业渡过难关、保持健康成长。“三年来,商会323家会员企业,没有一家因为疫情倒闭破产。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持续服务企业发展,努力为我国石油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五年来,通过加强工商联组织体系建设、深化工商联和所属商会改革,各级工商联建强商会这个民营经济统战工作重要阵地,通过创新商会党建工作,不断强化民营经济人士“四个意识”,夯实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增进政治共识的基础,有效打通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最后一公里”。
强“三性”去“四化”
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全系统内生动力
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群团组织改革要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着力解决“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问题。
过去五年,全国工商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群团组织强“三性”、去“四化”改革要求,刀刃向内,大力推进运行机制、工作方式等各方面创新,坚持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有机统一,持续提升工商联组织凝聚力、执行力、影响力。
为了实现工商联系统上下一体、工作联动,全国工商联建立健全工作指导机制,建立省级工商联工作评价机制,连续四年对省级工商联工作开展评价,将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等作为重要评价内容,推动省级工商联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
“坐在办公室都是问题,走出办公室都是办法”。为了推动克服“机关化”倾向,全国工商联改进会领导基层联系点工作,建立机关干部进企业进商会常态化机制,全面开展联系调研。
自2018年3月以来,在全国工商联党组领导下,联系调研作为全国工商联一项开创性深化改革的系统工程,经过企业家执委、机关各部门、直属商会和地方工商联实践探索,不断取得实效,在工商联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逐渐成为促进“两个健康”、推动工商联事业发展的有效工作平台。
全国工商联的联系调研工作共设8个工作组,各组企业家成员,统筹考虑企业发展、项目投资、扶贫开发等方面实际需要,按照联系调研工作要求和个人意愿相结合原则构成。每个工作组确定4个省级工商联和3—4个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作为联系点,每个所联系省份确定1个地市级、1个县级工商联作为重点调研点。工作组要到地方工商联“认门、认人、认事”,实地走访地方工商联机关,与工商联干部、民营企业家和所属商会负责人座谈交流,认真了解在基础保障、工作力量和所属商会建设等方面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工作指导。
宣讲政策是联系调研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工作组纷纷创新政策宣讲形式,有的利用青海民营企业家大讲堂、齐鲁企业家大讲堂等,由知名民营企业家围绕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开展政策宣讲;有的在福建、甘肃、云南等省举办全国工商联“德胜门大讲堂分论坛”大型宣讲活动,通过手机App等新媒体扩大受众面和影响力。这些宣讲受到社会各界和媒体广泛关注,唱响了“工商联声音”。
调研过程中,各工作组坚持民营企业家站前台、唱主角的机制,由民营企业家担任联系调研分队队长,进行政策宣讲,有效增强了民营企业家执委的主体地位。参加联系调研的民营企业家,普遍认为这是一项既履行工商联职责,又开拓眼界、创造多赢价值的工作。有的民营企业家持续与西部地区小微企业深度互动,充分利用自身企业资源,无偿为地方小微企业提供投资融资合作商机,为基层工商联工作把脉,献计出力。
五年来,全国工商联组织企业家执委600余人次,走访2420个县级工商联、1300多家商会和3500多家市场主体,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联系调研工作注重加强实践创新、丰富形式内容,不但提升了地方党委政府对工商联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加强了县域民营经济统战工作,巩固了工商联事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促进了民间投资、扶贫攻坚等项目精准对接。在推动力量下沉、资源下沉、服务下沉过程中,工商联广大干部深入一线听取基层“原声带”,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
针对推动克服“行政化”倾向,全国工商联通过优化运行机制,大力改进各类会议活动和培训工作,鼓励民营经济人士站前台、唱主角,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扩大活动效果,深化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等已有品牌,创办德胜门大讲堂、工商联大讲堂等新品牌。
2018年以来,全国工商联举办43期“德胜门大讲堂”,先后邀请500余位嘉宾登台演讲、论坛对话,面向广大民营企业和商会组织宣传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传递民营经济新发展、行业新趋势、企业管理新思想,累计受众超千万。特别是2020年以来,全国工商联克服疫情影响,创新采用现场活动+网络直播+视频录播方式举办“德胜门大讲堂”,以党史学习、服务人才强国战略、网络安全宣传周、中华美食地标产品论坛等主题,吸引近400万人次线上观看,产生很好的社会反响。
聚焦年轻一代教育培养,全国工商联创新举办青年企业家峰会,力促年轻一代企业家交流互鉴、共同成长。2018年以来, 全国工商联分别在北京、天津、福州、南京举办四届青峰会,邀请不同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具有代表性的青年企业家与年轻一代互动交流,先后赴井冈山、延安、西柏坡、古田开展现场教学,用年轻一代喜闻乐见的方式浸润政治引领和思想引导,累计线下参加活动超1300人,线上辐射超过1100万人次。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增进了对党史国情、国家战略、商业文化的理解,坚定了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决心。
全国工商联推进“网上工商联”建设,实现办公、调研、会员登记、信息报送等多个系统上线服务,促进各级工商联信息互通、业务协同。与科技部、工信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深化合作,新建8个部际合作机制,推动资源共享、工作联动。持续精文减会,减轻基层负担。
为推动克服“贵族化”倾向,全国工商联实施会员制改革和代表任期制,省级以上工商联只发展团体会员,市县工商联不设置会员资产门槛。提高民营经济人士、中小微企业和基层组织代表在执委、常委中的比例,合理安排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增强了领导机构成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成立全国工商联小微企业工作委员会,并推动各省级工商联成立小微企业工作委员会,会同国家税务总局开展“春雨润苗”专项行动,会同金融机构实施“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推出“八融”(融资、融智、融商、融信、融链、融创、融惠、融新) 措施、建立“八平台”(融资服务平台、小微成长平台、创新支持平台、投融顾问平台、善融撮合平台、教育培训平台、数据治理平台、党群社服平台),更加精准服务中小微企业。
通过建立代表人士日常履职管理机制,全国工商联加强企业家副主席、副会长行为规范,开展全国工商联执委年度述职和履职情况评价,促进代表人士切实发挥作用。同时,大幅减少形式大于内容的活动,用更多时间和精力与民营经济人士谈心谈话,在深度交流中了解情况、凝聚共识,真正从思想上、事业上深化友谊,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全国工商联领导和机关部门负责人先后与民营经济代表人士谈心谈话996人次。谈话中,突出代表性,重点关注影响力大、代表性强的民营企业家、商会组织负责人,注重兼顾年轻一代、“瞪羚”“雏鹰”“独角兽”民营企业家;突出针对性,紧扣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发展战略和重大部署,引导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凝聚共识、坚定信心、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突出统战性,注重方式方法,坚持坦诚相见、积极引导、关怀鼓励、解疑释惑,在互动交流中增进互信,在解决问题中实现引导。
在经贸活动中,全国工商联加强前期考察论证、后续跟踪服务,促进投资合作项目落地见效。注重为商会赋能,强化团结教育、维护权益、服务会员功能,全力推动克服“娱乐化”倾向。
五年来,在强“三性”去“四化”过程中,全国工商联着眼创新工作机制与方法,推动自身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从而激发全系统内生动力,不断彰显“新时代工商联的新样子”。
熔炼锻造干部队伍
提升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质效
史诗与远征
胸怀“光荣与梦想”集结信心、智慧和力量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