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我市统一战线广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资源优势,对11个市本级“同心乡村”示范点采取商会联村、村企共建的对接服务模式,深度开展产业合作、项目投资和扶贫帮困活动,9月7日上午,市工商联在机关五楼会议室召开了“同心乡村”建设村企对接座谈会。
会议由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市非公党工委书记鲁晓凤主持。
座谈会上,石门县秀坪园艺场、津市灵泉镇关桥村、澧县车溪乡牌楼村、鼎城区石板滩毛栗岗村等“同心乡村”示范点村的村支部书记向与会人员分别介绍了本村基本情况和产业规划,各驻村工作组分别介绍了同心乡村建设开展情况和相关优惠政策。在听完相关负责人的发言后,市工商联会员代表就村企对接相关问题与各点村和驻地工作组进行了交流,探讨构建农企合作、产需对接合作机制。大家一致认为,这次的座谈会,让企业家对“同心乡村”示范点村的基本情况、相关项目、优惠政策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对有意向的项目,企业家将作进一步的实地调研和考察,尽自己的能力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 陈伟俊 出席会议并讲话
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 沈跃 出席会议并讲话
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市非公党工委书记 鲁晓凤 主持会议
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沈跃向与会的非公企业家进一步阐明了“同心工程”、“四同创建”、“同心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看待村企合作、项目对接以及怎样实现对接提出了意见建议。他说,对接不是简单的扶贫,对企业来说,是根据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把握发展机遇;对乡村来说,也是一次借力发展的机遇。建立起合作共赢的机制是“同心乡村”建设工作的关键。
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陈伟俊强调,党委、政府一直以来非常关注“三农”问题,“同心工程”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同心工程”建设中,非公经济人士有义务、有责任,更应该有担当、有作为。“同心乡村”建设是非公经济人士参与新农村建设、共同发展、转型升级的新机遇,是积极投身“民生升温”的具体行动,建设小康社会离不开广大非公经济人士的参与,致富不忘国家,致富不忘社会,非公企业家应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做力所能及的事,为建设小康社会担当应有的社会责任。
就如何做好“同心乡村”建设工作,陈伟俊指出,“同心乡村”建设在产业建设上,相关部门要有清晰的产业建设的思路和脉络,例如特色农业、高效农业,怎么因地制宜体现高效和特色,农业产业化建设应该要有好的规划。要合理开发利用当地农副产品资源,建立农副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在旅游产业方面,农村开展什么样的旅游产业、休闲农业,要认真思考、合理布局,相关职能部门要把好关,注意农村土地流转中的相关问题。他说,“同心乡村”建设是“输血”和“造血”功能有机结合的整体,是自助、自愿、互赢、共谋发展的行动,方法就是项目对接、产业对接。要精准策划项目,从实际出发,找准切入点,切实为农村办好事办实事。
座谈会现场
市美丽乡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刘仕英,市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谈远灯,市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赵晓波,市工商联副主席文政国,相关区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市美丽乡村建设驻相关点村工作负责人,市工商联参与村企对接的部分兼职副主席、副会长及商协会组织和会员代表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