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5年秋,湖南古洞春茶业有限公司创立者卢万俊先生,在湘西武陵、雪峰山脉的湖南省桃源县太平铺乡上陆家冲洞溪(海拔300—1039m),发现一株野生大叶茶树单株,其叶最长达21cm,最宽15cm,世间少见。卢老先生与科研人员一道,依靠繁育成功的“桃源野生大叶茶”这一优良品种,改写了湖南茶史。
◆ ◆ ◆ ◆ ◆
从一株野生大叶茶树开始,历经卢老先生和唐春仙两代人几十年的艰苦创业,终于使“古洞春野茶王”这一品牌成为中国驰名商标,湖南古洞春茶业有限公司也成长为我省茶业知名企业,被评为湖南老字号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湖南古洞春茶业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1996年11月11日,其前身为湖南省桃源县农业委员会直属茶叶良种站,成立之初,公司有茶园100亩。2015年6月,公司发展为农业集团公司,注册资本总额1.08亿元。集团集茶叶科研、良种选育、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市场拓展、品牌营销、电子商务、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等为一体,是全产业链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近年茶叶市场并不景气,古洞春茶业却逆势发展,从一个不知名的地方小茶叶公司,一跃为拥有一家全资母公司、三家全资子公司、综合实力为全国茶业百强企业。
在唐春仙女士看来,创新、不断创新是古洞春茶业的生存之本、立业之基、发展之道。从100亩到12000多亩,从产品到知名品牌,从家庭作坊到集团公司,从门市销售到连锁经营、网络销售,古洞春人最得益的是创新,最感慨、最感激的还是创新。毫不夸张的说,创新,是古洞春茶业实现飞跃发展的原基因。
1996年,湖南古洞春茶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虽然有“公司”名,但不过是家只拥有100亩茶园的家庭作坊而已。2002年,唐春仙开始担任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凭着对茶叶生产消费大趋势的敏锐分析,以及丰富的茶叶种植生产销售经历经验,唐春仙紧盯市场、时刻扭住创新这根弦,苦干巧干,终于将一个家庭式的小作坊,发展到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选育、市场营销为一体的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国茶业百强企业。
唐春仙的创新三大招是:
一、创新茶叶品种,从科研入手,提高茶叶品质,做足“野生”文章。古洞春公司的产品原来一直就是大叶茶,虽然产品比较单一,市场知名度、认同度也不高,但是公司大叶茶是由野生单株大叶茶树繁育成功的,确实“出生”古远金贵、世间少见。唐春仙接任公司董事长后,在专家、学者的指导下,采用温室大棚育苗,提高茶苗成活率,大量繁育出了无性良种“桃源野生大叶茶”。茶叶种植合理密植,既方便人工采摘,也便于机械作业。茶叶加工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实施标准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研发涉茶新产品,努力提升茶叶附加值,自主研发出了以“野茶王”为代表的高、中、低126个茶叶新品种。为公司发展打下独特和坚实的原料基础。公司丰富了茶品种、提升了茶品质,受到普遍欢迎。
二、创新生产模式,实现规模产量。最初公司只以自有茶园栽种茶叶,虽然保证了茶叶品质,但是产量太少,根本无法满足加工和市场的需要,经过反复调研和摸索,公司摒弃落后思维,大胆创新,通过土地流转、合作分红等方式,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推广野生茶叶的种植,深受农民兄弟欢迎。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茶叶基地种植面积便达到了12000亩,辐射带动茶园面积3.5万亩,出产的茶叶不仅保证了生产的需要,使公司规模和效益发生了巨变,还直接或间接为当地农民增加经济收入1亿多元。
三、创新销售模式,销售成倍增长,使公司规模得到跨越式发展。产量上来了,原有的“坐店经营”肯定不适合了,唐春仙学习、借鉴他人成功经验,主动求变,通过采用吸收省级、市级代理商,组建直营店,吸纳加盟店等一系列新的销售模式,尤其是紧跟时代发展,主动探索适合自身特点、切合时代发展的“互联网+”模式。集团从2009年就开始了与互联网的亲密接触。互联网销售平台从过去单一的B2C,发展到B2B、B2C、O2O等多种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交互销售。公司产品不仅遍销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美、英、澳等国。
目前公司已拥有茶园基地8500亩,农户跟种3500余亩,制茶机具150余台(套),生产线6条,员工200多人,有名优茶、红茶、特种茶等产品126个,年销售额3000余万元。公司集生产、加工、包装、销售、技术服务于一体,为全国百强茶业企业。正如唐春仙所言,创新是古洞春茶业腾飞的翅膀。
供稿:市女企业家商会,李辉
【宣教科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