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首个省长质量奖是怎样炼成的?
发表人:system 发表时间:17:38
浏览次数:

一颗小小的“螺丝钉”,历经十年精心打磨,在2022年的金秋,终于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2012年创业落户于常德桃源的湖南飞沃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沃科技),摘得第七届湖南省省长质量奖桂冠。飞沃科技成为常德市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企业。
此前,飞沃科技就曾拿下多个载入常德工业史的“第一”:常德市第一个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常德市第一个获得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的企业,常德市第一个通过深交所上市首发审核的工业企业……
飞沃一厂
9月14日,结束在长沙的颁布奖仪式后,公司董事长张友君第一时间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谈到此次获奖,张友君显得颇为激动:“获得第七届湖南省省长质量奖对于飞沃人来讲,是一份莫大的殊荣。这是对常德工业企业的一份褒奖,是对飞沃科技过去十年创业成绩的褒奖,是对我们产品质量至高无上的褒奖。” 张友君的办公室里,除了诸多个人荣誉的奖牌奖章,最打眼的就是记录他从少年到创业一路成长的照片墙。回首十年创业路,张友君感慨万千;展望未来十年,张友君信心满满:“我相信在未来十年,飞沃科技将会拥有一个更为精彩的十年。飞沃科技将会继续秉承为中国做好一颗螺丝钉的伟大使命,将飞沃科技打造成一家全球领先的高强度紧固系统方案提供商,为中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飞沃人的贡献,走向世界得到全球更多用户的褒奖。”
螺丝钉用行业的专业术语叫紧固件,包括螺栓、螺母、螺钉、螺杆等。
2012年,鼎城区周家店镇的伢子张友君,带着100万元创业资金和尚在萌芽状态的创业项目,从上海返回家乡常德,在距离常德市城区50公里外的偏远的山区小镇-桃源县马鬃岭镇,开始了他在家乡的创业之旅。
飞沃科技曾经位于马鬃岭的厂房
当时,飞沃科技的工厂厂房面积不到400平方米,是上世纪70年代乡镇企业的旧厂房。“物料搬运没有现代化吊车,搬运一根200公斤重、6米长的钢棒原材料,只能靠4个人用肩膀、用血肉之躯一步一个脚印的抬到锯床上加工,无论寒冬酷暑、刮风下雨、无论白天黑夜,从没有间断。厂房低矮,夏天酷暑时,车间高温达到45摄氏度。我们住宿条件也很差,梅雨季节时,宿舍极为潮湿,被子简直可以拧出水来……”。然而,即便是在这样艰苦的创业环境下,张友君在低矮的车间的墙上,刻下了公司的宏伟目标-“打造全球最大的叶片预埋螺套生产基地”。
工人用肩抬钢棒
从不起眼的乡镇工厂,到摘得省长质量奖。这样的转变,飞沃用了十年。十年间,飞沃科技对内狠抓质量管理和工艺创新,对外拓展全球市场,迅速奠定了预埋螺套单品在全球的龙头企业地位,成为全球风电叶片“预埋螺套”细分市场最大的供货商,产品在全球占有率到70%。“全球每四台风机中有三台拥有飞沃的风电预埋螺套。”
预埋螺套
在谈到为何能摘得湖南省省长质量奖,张友君说,使命初心很重要。他指向自己穿着的白衬衫上左胸醒目的“Finework”的LOGO说,“飞沃是由Finework音译而来。中文意思就是“精品、工艺品”。图标设计中有一个钻石图案,寓意为“钻石品质”。他一再告诫自己和团队,一定用工匠精神锻造产品,要产品细节做到完美。一定让飞沃生产的螺丝钉具有钻石一般的品质。”十年前创办企业时,他深信凭借这样的理念,就一定可以打造一家世界一流的机械制造企业。秉承“办世界一流的智能制造企业”的理念,飞沃科技先后通过了“ISO9001相关服务件质量管理体系”“IATF16949:2016汽车生产件及相关服务件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AS9100航空质量管理体系”等多项认证。“现在的飞沃科技,在现代化厂房里,拥有自动化生产线。比如搬运,一个工人操作行吊运送十吨、二十吨的原材料非常轻松,锯床是企业自己开发的全自动化锯床,每七秒锯切一只钢棒。这都是得益于技术革新,在装备上不断地投入,不断优化生产工艺,开发更多更高效的自动化装备,让我们的加工过程更加高效。”张友君认为,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企业变化令人欣喜。而这样的变化得益于飞沃科技在工艺研发上锲而不舍的改进和投入。“一个数据可以说明。飞沃科技的设备资产从最初十年前不足100万元到十年后3.5亿元。”这些年,飞沃科技在设备投入和技术研发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张友君用“经济、高效”来概括。为此,飞沃科技组建了专业的智能制造团队,负责企业生产线的智能制造改造升级,把很多工序从人工变成机械臂。“比如,以前人工信息数据采集靠单据、纸张,现在通过开发MS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实验室信息采集系统等等,提高了加工制造效率、品质水平,节约了成本,让公司产品在全球市场拥有了竞争力。”
“质量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很多人看待质量,就是把产品品质做好。但是在我看来,质量有很多外延的涵义,不单指产品质量,而是包含了企业成长发展中的全要素。”张友君说。

飞沃科技品质检测员
张友君坦言,粗放式高速发展时代一去不复返。新时代下,只有把产品质量、成本、交付等基于客户所关心的核心问题,通过技术研发、运营管理,做到大幅提升,才可能让客户认可你、让行业认可你。活下来的企业属于高质量发展的企业。反之就会被淘汰,这也是对我们这些创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高质量发展。谈及如何抓好高质量发展,张友君以风电预埋螺套的产品举列:这个产品看上去很小,结构很简单,但是要做好、做精、做透,非常不容易。“围绕这一清晰的战略目标,企业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基于全球市场拓展、工艺层面上的持续创新、还是管理细节的精益求精,都需要企业领导人带领团队高质量的完成。他进一步阐述,优秀的企业,不单关注产品品质,还要基于对人的管理效率提升,对人的潜能的激发,在组织管理,方方面面,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质量要求。“这种质量的理念,不仅限于产品质量,质量本身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把这个做到极致,品牌、口碑、品质才能真正被客户接受。”
张友君带领飞沃科技团队考察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飞沃科技”打造了极具特色的”8421质量管理模式”。即以8字箴言核心价值观为文化引领、以4大核心工艺为质量可靠性保障、以2大支柱驱动卓越绩效为主要抓手、以一套智能制造系统为品质载体。8字箴言,即激情、敬业、创新、利他;4项核心工艺 ,即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塑性成形、机械制造、表面处理,这是公司最核心的四个工艺,不断修炼四项核心工艺,不断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2大支柱,即源流管理和精益生产,这是飞沃得以高质量快速发展的两大支柱;1套系统,即标准化精益生产和源流质量管理制度和流程,标准化四大核心工艺参数,通过“标准化、执行、检查、总结(调整)”循环,建设具有飞沃特色的不断进化的智能制造系统。市场是检验产品质量的权威。近些年,飞沃科技相继与GE、Vestas、金风科技、远景能源等全球风电行业前十强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产品远销西班牙、印度、美国、波兰、土耳其、巴西等国家。张友君说:“根据中国机械工业协会出具的评估报告,‘飞沃科技’风电全系列紧固件占全球市场的10%,其中预埋螺套单品占全球市场的70%,成为行业当之无愧的‘隐形冠军’。”“坦率地说,飞沃科技智能制造水平虽然目前在国内领先,但是和欧美企业相比,还依然有非常大的差距,无论是我们智能化制造装备的连续性、稳定性,还是基于对于工艺细节的把控,以及高素质员工队伍的锤炼,我们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张友君说,我们清楚知道这个差距在哪里,我们有方向有目标有规划。“我相信,再过三到五年,飞沃在加工制造装备、生产工艺、管理水平一定可以赶上欧美巨头。”
飞沃科技数控车间(资料图片)
“全民创业、万众创新”一度激发无数年轻人投身到创业的洪流中,使得全社会创业氛围高涨。
张友君带领飞沃科技十年创业,从一个山村作坊发展到今天拥有1700多人的团队,他对于创业,有极为深刻的认知。在他看来,一个优秀的创业者,必须有基础、有激情、有梦想、有韧性、会学习。
张友君在精益培训现场
“创业要有基础,需要把基本要素做充分准备。”张友君告诉记者,这个基础,包括创业者在行业内的资历、人脉资源,资金的积累。在创业之前,张友君在上海的外企做了7年销售与采购,其中5年时间在机械制造行业。这样的工作经历,丰富了张友君的管理视野。有了创业的想法后,他着手搭建团队。总经理刘杰、技术经理童波都被张友君从家乡介绍到上海,进入相关行业中工作、学习。在张友君创业的时候,两人跟着他在相关重要的岗位上担负职责。有了对行业的深刻认知,具备了一定的管理经验,拥有了一批客户资源,搭建了可靠的创业团队,四处融资凑够了100万元启动资金。在做充足准备工作后,他开启了创业之路。“创业需要激情,大家认为我是一个特别有激情的人。当你想要干一件事情时,你始终保持一种非常高昂的精神状态,而且,内心在不断告诉自己和身边的人,我今天干这件事,一定要干成。”张友君笑着说,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他的目标就是要打造一流的企业。“我向别人描绘梦想时,激情十足,感染自己,感染身边的人、感染我的客户。客户基于我这样的背景、履历,愿意信任我、给我支持。创业初期,每天只睡6个小时,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不感觉累,会觉得开心。”
“梦想就是事业的目标。不管你把目标定得多么高远,多么宏大,都要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到最终达到我们想要去到的企业高度。”张友君说,很多人觉得螺丝钉是不起眼的产品、不起眼的市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看不上这个市场。飞沃科技却深耕这一市场,对标全球行业巨头。“比如,德国沃尔特一年产品1000亿,而中国企业能做20亿、30亿就非常了不起,存在巨大差异。我认为,我这一辈子可能就干这一件事情——螺丝钉。让这颗中国制造的螺丝钉长时间在全球市场保持领先。这值得几代飞沃人为之奋斗。”“韧性就是创业者要坚忍不拔。尤其是当重大危机来临的时候,一定要告诉自己,我绝对能够扛过去,绝不能轻言放弃。想尽一切办法,去化解这个危机。”张友君颇为感慨地说,过去十年,飞沃科技经历过几十次上百次的危机,只要一个没跨过,企业就没有了。“如果没有坚持,没有必胜的信念,就跨不过去。”比如,飞沃刚从马鬃岭搬到桃源大华工业园时,因为添置设备等,流动资金不够,预存的电费用完,工厂被停电。“我把妈妈的5万元‘棺材本’拿过来交了电费。像这样在企业快速成长时期,经常会遇到资金等方面的难题,绝不能轻言放弃。跟政府、银行、客户、员工沟通,都要扛过去。”“我认为,当企业从诞生之日开始,就是在与死亡赛跑。谁能跑过死亡,是取决于你学习和成长的速度。”张友君说,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是一个企业领导人需要具备的品质。一个企业的领导人和团队如果不能持续学习、成长、进步,这个企业很快就在市场竞争中失败。“企业从最初创业的三五人,到现在一千多人,到未来业务越来越大,系统繁杂性越来越高,这个过程中,必须持续学习,不断解决你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当你成长速度超越同行,你就能跑到行业最前面,成为行业头部企业,你的企业就能活下来。”“拿到省长质量奖,是对企业产品质量至高无上的褒奖。下一个十年,我们希望飞沃产品能够打开更为高端的紧固件市场。”
在飞沃科技的厂区内,摆放了的一支长达54米的巨型风力发电机叶片,叶片上一行字,极为醒目——“奋斗30年,打造百亿紧固科技产业”。“2007年开始创业,现在飞沃科技产值10多亿元。到2037年的时候,希望做到100亿元的产业规模。从10个亿到100个亿的跨越。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有意思的事情。”
如何实现这样的跨越,张友君说,企业已经有非常清晰的战略发展思路。“首先,我们从一个单品风电叶片预埋螺套做到10亿元,紧接着,我们要把风电全系列紧固件做到国内龙头。然后,向更为高端的紧固件市场进军。再经过3到5年,做到全球的龙头。”除了风电领域,飞沃科技未来还将进军石油天然气、航空航天领域。“尤其是像航空发动机的紧固件。航空发电机被称为工业制造皇冠上的明珠,对于产品品质要求、工艺把控比对风电紧固件要求更高,我们在这个行业、这个领域做了布局。我相信,我们应用在这个领域里,把整个质量控制水平、工艺水平、科研能力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张友君说“中国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在这个层面上,需要一批像飞沃科技这样的中国民营企业去把这些卡脖子的技术,去把这些我们认为在工业制造领域最尖端的、最难的产品技术攻破,然后对我们国家的航空产业来形成支撑”。“当然,除了紧固件产品以外,我们还能从紧固件的产品范畴,再去做一些横向的延伸,延伸到紧固件工艺类似的一些产品中,所以这也是个巨大的、可以无限想象的市场。”谈到未来,张友君神采飞扬:“我们也会不断的在全球范围内去做相应的一些资源的整合。未来,无论是人才资源,还是基于一些先进的技术资源的整合,都会集中到飞沃科技的平台上,然后持续的推动企业的发展。最终在2037年,实现100亿元的目标。”这也意味着,飞沃将通过未来15年的持续发力,打造成真正具有市场影响力的世界级品牌。“届时,飞沃这个世界级品牌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更能够得到国外高端装备市场顾客的认可,让他们真正认识到中国制造的水平!”(来源:常德日报 常闪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