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市委积极响应党中央和省委的号召,第一时间谋划创建模范机关,创新开展机关党建责任制落实、支部“五化”达标创优、理论武装以考促学、党建业务融合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从我做起“五大行动”,助推了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
高位推动,同心共创模范机关
市委高度重视模范机关创建工作,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并以市委名义下发创建实施方案,明确专项奖励政策,激发内在动力。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创模与绩效评估、文明创建等有机联系,提高模范机关创建的辨识度与科学性。
市委专门召开模范机关创建动员大会,精心选点举办观摩会,通过现场交流和经验介绍,推动形成互学互促的创建格局。市直机关工委密集赴一线调研、督导,确保创建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突出政治引领。市委始终把建设政治机关作为创建首要任务,在评比标准设置上,首重政治属性,首虑政治影响,首看政治效果,确保活动正确方向。围绕创模所谋划的“五大行动”,其中机关党建责任制落实行动、理论武装以考促学行动,都是从政治建设方面来考量。
突出中心指引。在全市开展的“优化营商环境从我做起”行动,就是紧跟市委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目标和“招大引强”决策部署而设计的。市直机关工委和市委办、市政府办研究,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从我做起”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各单位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成效检验创建模范机关工作成果。
突出问题牵引。市直机关工委把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作为创建活动“五大行动”的重点,专门召开研讨会,发动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建业务融合理论研究和案例征集活动,各单位党组(党委)书记带头参与,以实际行动促进党建业务融合发展。市直单位先后报送理论文章和典型案例300余篇,丰富了党建业务融合的新实践、新成果。
通过高位推动,常德市直单位迅速掀起模范机关创建热潮,涌现出了一批政治建设过硬、工作基础扎实、业务成绩突出、党员作用发挥明显、党建氛围浓厚的机关。目前,常德市已评选出首届模范机关创建工作先进单位48个。
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常德市通过层层推荐,评选出“五化”建设示范党支部100个,用典型引导,深入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提质工程,不断夯实筑牢基层战斗堡垒。
市交警支队直属一大队第三党支部将一批党性原则强、政治素养好、业务能力精的党员民警选拔进支委会,铸就了一支坚强型、旗帜型、素养型、实干型的干部队伍。该党支部17名党员民警,肩负江北城区近2/5面积的交通事故处理工作,每名党员民警每月要处理近百起交通事故。近3年来,实现涉警负面舆情、人员违纪违法、执法安全事故“零发生”的优异成绩。
机构改革后,由工商、质监、食药监等多个单位合并而成的常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成为了一个大单位,现设有科室38个。各科室之间如何形成合力?该局在模范机关创建过程中,授予机关党委“建议权”“谈话权”“考核权”,明确党支部书记“党组决策知情权”“党建工作督导权”“对党员干部的评价权”“党内活动组织拍板权”,调动了各个方面积极性,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招大引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常德以创建“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为载体,深入推动省委省政府“三高四新”战略和常德市委市政府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从我做起”三年行动,要求全体机关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人人都是优化营商环境、事事关系优化营商环境”的观念,做到服务主动靠前、精细精准、注重实效、清正廉洁,在全市掀起“招大引强”“为民办实事”热潮,广受好评。
市民之家的政务服务办事大厅是服务群众和企业的重要平台。当前,有30多家市直单位入驻市民之家办事大厅开设窗口办理业务。常德市行政审批服务局通过创建模范机关行动,将支部建在“窗口”,开展“党员示范岗”“延时服务”“首问责任制”“预约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据悉,常德市各单位不断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对265项服务事项全面梳理,达到“最小颗粒化”状态,让企业和群众“只进一扇门、一次就办好”。还深化“证照分离”“多证合一”和“证照联办”改革,开通“一窗通”,将企业开办环节压缩为3个,时间压缩在1个工作日以内。
同时,紧扣高质量发展,以市级领导带头招商为突破口,以产业精准招商为主抓手,以重大制造业项目为主攻点,全力推进“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机制,在全市形成招大引强浓厚氛围。同时,编制《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法规》《减轻企业负担政策汇编》,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各级减轻企业负担政策。
抓党建促发展,常德经济发展稳中加快。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50个,新开工亿元工业项目55个,新投产亿元工业项目47个;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7%,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2%,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89.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4.7%,市场主体总量同比增长16.5%,均居全省前列。